我在地坛,怎么突然湿了眼眶?
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《我与地坛》,让这座原本承载皇家祭祀使命的古园超越了地理空间的意义,成为无数人追寻生命答案、安放心灵的精神地标。北京交通广播特别融媒策划“文学里的北京”系列报道,本期我们一起到地坛公园,在古园草木间寻找生命的力量。
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《我与地坛》,让这座原本承载皇家祭祀使命的古园超越了地理空间的意义,成为无数人追寻生命答案、安放心灵的精神地标。北京交通广播特别融媒策划“文学里的北京”系列报道,本期我们一起到地坛公园,在古园草木间寻找生命的力量。
上周六,北京地铁5号线雍和宫站出口,一队穿校服的高中生举着《我与地坛》打卡拍照,嘴里念叨的却是“电子木鱼敲累了,来听铁生讲躺平”。
1988年底,《三月风》杂志编辑赵泽华第一次见到史铁生,想邀请史铁生为新开的一个文学栏目写篇点评。“我手里有一名湖南作者寄来的诗歌。这个作者在1岁时和哥哥双双被烧成重伤,失去双手,面容也严重被毁。但他们偏偏选择了需要手和追求美的职业——弟弟写诗,哥哥画画。”赵